在建设仪器设备共享的10年探索路上,中科院率先打破了仪器设备“课题组”所有的局限,现在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所级公共技术服务中心为基础、大型仪器区域中心为骨干”的技术支撑系统和面向全国开放的大型仪器共享服务网络。
现在,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打破“所墙”限制和区域限制,甚至可以跨越城市实现共享。张红松说:“现在很多科研人员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系统,预约设备、处理信息,共享平台已经成为大家工作必不可少的助手了。
仪器共享平台的建立,也带来了某些“热门”设备预约火爆、超负荷运转的情况。张红松表示,平均一台仪器每年运行1600小时,就是100% 的工作量。对于科研工作,特别是带有探索和创新性的科研工作,仪器设备的平均使用量维持在70%~80%的水平较为理想,恒温金属浴而现在系统中大量的仪器设备年平均工作量已超过了这一水平。他说:“未来我们还会进一步改进系统,并把我们的做法和经验推广出去,也欢迎其他单位加入,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施展才华提供更大、更广阔的舞台。”
市场需求不断扩张,医药工业正在不断发展,医药质量问题备受药企关注,企业对仪器设备技术要求愈来愈高。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仪器设备技术虽然得到显著提高,但是与国外先进技术水平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其中中低端设备偏多,核心竞争力缺乏仍是我国仪器设备产业面临的重大问题。
那么如何让我国仪器设备“动”起来,让这些仪器设备在药物分析领域发挥自己的用武之地?有专家表示,这需要国家、地方机构、科研机构以及高校院所、企业等集体参与,从多方面打破仪器设备技术创新“绊脚石”。
技术创新是各个行业源源发展的动力,仪器设备行业需要集思广益,多措并举,不断坚持技术创新,推动设备向高、精、尖发展。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目的是希望国产药品品牌与品质达到国际一流水准,因此,无论是实验数据,还是生产工艺,“合规”已经成为制药行业准入门槛。制药行业门槛提高,这自然会要求分析仪器设备要有更高的水准,据业内人士分析,“保证数据合规、可溯源将是未来几乎所有制药行业分析仪器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如今随着技术的日益精进,仪器设备行业也飞速发展,新方法、新技术、新仪器层出不穷,恒温金属浴如电化学分析法、光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和核磁共振波谱法等在制药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随着仿制药质量要求的提高,药企对仪器设备要求将更加科学更加精准,因此仪器设备企业仍需不断发力探索出更加科学先进的方法,如促进各类分析仪器的联用,特别是分离仪器和检测器的联用,使前者的分离功能和后者识别功能很好地结合等。
从目前来看,跨机构、跨领域、跨地区建立共享机制似乎成为所有共享平台的共同希冀。进一步完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科技信息情报共享服务平台等在线平台运营机制,通过双向整合供需信息、按需定制服务、双向评估激励等措施,推进科研仪器设备、科研数据、科研文献及实验室的开放共享,提升科技资源利用效率。鼓励大型企业、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加强对口合作,打造科研人才分享平台。打破信息壁垒,从提高科研设备的使用来看,共享科研的社会价值远远大于其经济价值。